找到相关内容65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与禅无关

    哪块不是精的?平常话语,居然能悟透一个人!看见一场丧事,也能证了菩提之心,真是不可思议! 大凡人,总是抱了虔敬之心去悟道的。对佛祖是礼数多多,不敢稍有不慎,否则,佛祖保佑不了你的。但很怪,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65253521.html
  • 常用佛教名词英译

    Liberation) 上師瑜伽 Guru Yoga:四不共加行的第四加行,強?#123;對上師的虔敬心。 小乘 Hinayana (藏文tek pa chung wa):字義為「較小之車乘」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5854124.html
  • 故宫中的西藏佛教艺术瑰宝

    尼泊尔尺尊公主。两位王妃头戴花环,虔敬的侍立左右。座右前方是吐蕃的大臣吞米桑布扎,相传他是藏文的创造人。他对面双手拄仗,黑色长髯的老者是大相禄东赞,松赞干布最得力大臣,辅佐松赞干布开拓疆土,功勋卓著,当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3554550.html
  • 禅宗功夫哲学的方法检讨

    忏悔;若会圣理,尽将回施一切有情,愿于来世,尽得成佛。”的这句话,显然是自己的心境的表露,不是对众施教的强悍自恃,而是自我持修的内在虔敬,所以才祈使回施有情来世成佛,因恐自己证境不及力有不殆,故而回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2754809.html
  • 工夫理论与境界哲学

    持修的内在虔敬,所以才祈使回施有情来世成佛,因恐自己证境不及力有不殆,故而回施之后成于来世,如果这是禅师家对师弟子求道者的答话的话,那么他的语言就不会是这样子的了。  本文中使用着「十方」、「有情」、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1954936.html
  • 佛教与花的因缘

    著信仰的虔敬,具有无比殊胜的功德。《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》中说到香花供佛,能得十种功德:   一者处世如花。二者身无臭秽。三者福香戒香,遍诸方所。四者随所生处,鼻根不坏。五者超胜世间,为众归仰。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0855258.html
  • 儒释道的人生智慧

    地狱”的救世献身热忱,虔敬无欺的神圣感,“尽心知性”、“我心即佛”的安身立命之道,使命感、责任感、当担精神、忧患意识和力行实践的行为方式,特别是信仰上的终极承担,都有其超越的理据。重新体验儒佛道的精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51455484.html
  • 喜乐与空无(4)

    之后,莲花阖闭花瓣,于是,你和上师就此变成密不可分。如同“大威德金刚修行法”中所说,用六印封住莲花,有殊胜之妙。  玖·回向  积聚功德虔敬我供养  回向三世诸佛及弟子  证悟境界一切皆如实  经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4055691.html
  • 莫高窟第98窟及其对曹氏归义军时期大窟营建之影响

    退缩;尽管曹议金等人主观上仍然自信是佛祖虔敬的信徙,但客观上他们毕竟日益远离了古老的信仰传统。主观与客观的矛盾,意味着人世俗社会不断前进,在人同超人力的斗争中,一步步地摆脱着无所作为的旧观念的束缚,...

    沙武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12856275.html
  •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

    罗端拱。三元十真之制。斯即出要之方。六斋七品之仪。岂是贪求之术。道士之名尚矣。河上之说久焉。胡乃斥朝庭之宗崇。非家国之虔敬。徒悕五听未越三章。天网纵宽疏而讵漏。法师对曰。琳闻。九首双瞳之典。金天火帝之文。...有恭虔敬仰福乃无征。毁灭剪除祸之无验。前以略陈报应对彼邪人。使庆朝闻甘乎夕殒。其文宣建安之辈。吴王齐后之流。拓拔宇文赫连孙皓等。善恶之迹记传具明。广如宣验冥祥搜神感应等说。且善恶之分理数皦然。传之...

    唐 彦琮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1156506.html